新闻中心
中国摩博会解码产业未来 重庆锚定全球摩托“新高地”
2025-09-27 10:20  点击:108
9月22日,第二十三届中国国际摩托车博览会(简称“中国摩博会”)在重庆国际博览中心落下帷幕。4天展期内,25万人次观众涌入展馆,其中5万为外地客商,3861名国际观众来自94个国家和地区;950家国内外企业携超3000辆车集中亮相,首发车型超50款,全网话题量突破64.79亿。这场全球瞩目的摩托盛会,不仅是行业技术与产品的“秀场”,更以重庆“摩托之都”的深厚底蕴为底色,勾勒出中国摩托车产业向电动化、智能化、高附加值转型的清晰路径。

从“军工基因”到“全球平台” 重庆何以成“摩托之都”

“重庆摩托车产业的崛起,是历史积淀、地理优势与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在2025中国摩博会新闻通气会上,重庆市贸促会党组成员、副会长杨绪超的表述,揭开了“摩托之都”的发展密码。

回溯历史,重庆的摩托产业自带“军工基因”。抗战时期,这里便是国内重要的工业与军工基地,如今家喻户晓的嘉陵摩托,其前身重庆国营嘉陵机器厂早年便以生产军工产品闻名。改革开放后,嘉陵机器厂、建设机床厂等军工企业响应“军民结合”政策,转向民用产品研发。1979年,第一辆嘉陵50型二冲程轻便摩托车问世,成为我国自主研发摩托车的起点——此时,几百元的售价让摩托车成为普通家庭可及的代步工具,嘉陵摩托迅速风靡全国,也为重庆摩托产业埋下“种子”。

独特的地理环境,更让摩托车在重庆成为“刚需”。作为“山城”,重庆道路崎岖、坡度大、巷弄狭窄,摩托车凭借灵活的机动性和良好的通过性,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其占地小、停车便利的特点,也缓解了城市停车压力。“在重庆,摩托车与汽车享有平等路权,汽车司机普遍会主动礼让摩托车驾驶员。”摩托车博主“摸摸爱摩托”罗锋的感受,印证了当地对摩托车的高接受度。

如今,重庆本土摩托企业已形成强劲实力:宗申集团连续多年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是2025年榜单中唯一的摩托车企业;全国燃油摩托车销量前十中,3家渝企上榜;出口前十中,5家渝企占据席位。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七个月重庆摩托车产量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全年行业总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关,全国每出口三辆摩托车,就有一辆产自重庆——“摩托之都”已从地域标签,升级为全球摩托产业版图中的重要坐标。

参展企业创新高 三大增长领域折射产业转型

“今年参展企业达950家,较上年877家增长8%,创历届最高。”重庆展览中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曾瑜在新闻通气会上,拆解了参展企业增长的核心逻辑。增长并非偶然,而是集中在电动摩托车及产业链、智能化技术、骑行装备三大领域,直观反映出中国摩托产业的转型方向。

电动化是最鲜明的趋势。本届摩博会中,电动摩托车整车参展商达43家,较上届增长60%。雅迪、虬龙、霓星、黑骑士等企业带来全球领先的三电系统和集成化设计,车架轻量化技术、纳离子电池应用、BMS电池管理系统等新技术集中亮相;新能安更是行业首发72V 90Ah大单体锂电池,支持5C瞬时脉冲放电,前300次循环容量保存率超100%,直接打破电摩续航与性能天花板。“电动摩托车参展商的激增,说明产业已从‘试探’转向‘发力’,电动化不再是补充,而是核心赛道之一。”曾瑜分析道。

智能化则成为产业“新蓝海”。今年智能科技与配件参展商较上届增长20%,一批科技初创企业带来毫米波雷达盲区监测、弯道ABS民用版、北斗系统5G应用等解决方案。例如,某车机企业展示的“毫米波雷达+折叠后视镜”组合,可实时提醒驾驶员盲区车辆,显著提升骑行安全;智能语音交互系统则让骑行中的导航、接打电话更便捷。“这些技术不仅来自传统配件企业,还有不少跨界玩家入局,说明摩托车智能化已进入‘实用化’阶段。”曾瑜表示。

骑行装备与改装文化的繁荣,则体现出产业“从工具到生活方式”的升级。本届摩博会吸引200家全球骑行装备品牌参展,SHOEI、AGV等国际品牌携新品登场,中国台湾地区超20家企业带来赛事级个性化改装件;全景运动相机、搭载MESH3.0自组网通讯技术的蓝牙耳机等高端装备,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更值得关注的是,组委会打造的“CIMA机车小镇”集中展示60款珍稀改装机车,融合美食、潮玩与音乐,成为摩友交流的“文化地标”——这背后,是摩托车从代步工具向“休闲娱乐载体”的转变,也推动相关产业形成良性循环。

交易、文化、文旅联动 激活城市经济新动能

“中国摩博会不仅是产品展示平台,更是推动产业出海、激活城市消费的‘引擎’。”杨绪超在介绍展会价值时,强调了其“多功能属性”。本届展会不仅实现3.2亿美元海外意向采购额、2.25亿元国内电商成交额,更通过文化活动与文旅联动,让“摩托盛会”升级为“城市节日”。在产业交易层面,摩博会的“桥梁作用”愈发凸显。展会同期举办“中国两轮车跨境(视频)电商专题展”,展前通过英语、西班牙语等多国语言,在南美、欧洲、东南亚等市场精准推广;展中组织专场采购推介会,发布来自日本、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上百个采购需求,覆盖整车、零部件、智能化设备等全产业链。“200多家国内企业与境外采购商精准对接,南美采购商甚至自带西班牙语翻译,不少企业现场达成采购意向。”杨绪超透露,组委会开设的“中国荣誉制造”官方直播间,3天开展22场品牌直播,助力中国企业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供应链出海”。

文化层面,摩博会正重塑摩托车的社会价值。本届展会举办“劳动骑士节”,以“劳动铸就荣耀”为主题,从全国100多名骑手中遴选6名优秀劳动骑士,涵盖快递、外卖等行业,凸显摩托车在灵活就业和城市服务中的作用;组委会还联动往届CIMA骑士开展“女童助学公益行”,资助重庆、黑龙江等省份40名困境女童,让“骑士精神”与社会责任结合。此外,CIMA骑士评选、最美女骑评选、摩友之夜等活动,吸引2550全国摩友俱乐部齐聚重庆,200名摩友参与城市巡游,传递“让骑行成为一种生活”的理念。

更值得关注的是,摩博会与重庆文旅深度融合,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抓手”。组委会联合涪陵区、江津区等区县推出特色骑行线路,荣昌区在展会现场打造“荣昌食堂”,让摩友领略“雄奇山水、新韵重庆”;同时,“中国摩博会城市热力图”覆盖全城220个商家、1511家门店,发放上千万元专属优惠券,在11个热门地标开展机车音乐会、骑行电影节等活动。“上届展会拉动城市及周边消费约2.5亿元,今年外地客商预计增长20%以上,带动消费将超3亿元。”曾瑜给出的一组数据,印证了摩博会对城市经济的激活作用。

以 “摩” 为笔 书写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

从本届摩博会不难看出,重庆正以“摩托之都为基础,推动产业向“全球摩托车高地进阶:政策层面,重庆市经济信息委明确表示,将全面提升摩托车产业发展能级,支持传统燃油车企业研发大排量、高性能车型,加速突破中高端市场;产业层面,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突破,正让中国“摩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型;文化层面,摩托车正从“小众爱好”走向“大众生活方式”,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活力。“中国摩博会是重庆的城市名片,更是中国摩托产业的‘窗口’。”杨绪超在展会闭幕时表示,未来,重庆将继续以摩博会为平台,汇聚全球资源,推动产业创新,“摩托之都”不仅有“规模”,更有“质量”;不仅有“产品”,更有“文化”。站在全球视角看,中国摩博会的意义早已超越一场展会——它见证了中国摩托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蜕变,也正在书写着传统产业在新能源、新科技浪潮下的转型答卷。而重庆,这座与摩托车共生共荣的城市,正以开放、创新的姿态,向世界展示“摩托之都”的新内涵、新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摩托车与配件的观点或立场。本网站刊载的内容(原创除外),均在网上搜集,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发表评论 Comment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