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速电动车在无任何补贴的前提下,完全以市场为导向,达到年销量百万级的规模,甚至一度超过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的新能源汽车,按照每辆1万-3万元的价格计算,这是个千亿产值的行业,已成一些地市的支柱产业。支持者认为,低速电动车是市场导向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典型产品;而反对者则将其斥为地方政府纵容下的违规畸形发展。


低廉的价格是低速电动车年销百万辆的根源,却也是安全堪忧、遭到质疑的原罪。
随着近年“升级一批、规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国家监管思路定调,低速电动车处于行业变革的十字路口:“升级一批”前往汽车制造的方向明确,部分头部企业正在向上转型,但这条路注定艰难;“规范一批”却无依据可言,国标尚未出台,一众中小企业则选择退回到三轮、两轮,或者将现有的低速电动车卖到更难监管的乡镇地区;“淘汰一批”则导致小企业直接出局。
从业者们期待难产数年的低速电动车国家标准早日出台,给自家产品一个说法,而不是被各地交警时时喊打,卖车卖得朝不保夕。
自从2016年10月低速电动车国标立项以来,每年都传出国标即将出台的消息,“狼来了”好几次,至今仍然悬而未决,最新的《四轮低速电动汽车技术条件》制定完成年限是2021年。
“低速电动车的标准如何制定,可能是当前中国汽车产业最复杂、最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技术上并不复杂,难点在于利益的博弈,特别是涉及地方政府的利益。
这应该就是现代版的‘何不食肉糜’吧!
建议题主有空多到乡下走走看看,去瞧瞧另一面的中国人是什么样的生存状态。
这么说吧,找一张正版的中国地图,以安徽阜阳为界画一条南北垂线,垂线以西,就是电动车的天下,尤其是电动三轮车。


总之,电动车承受了太多不该承受的任务,走了太多不该走的路,也酿成了无数个本不该发生的人间惨剧,可这就是乡下最真实的生活,物尽其用,能省则省。
不过,交规是一定要有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机动车越来越普及,出行安全事关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只是凡事都要有个过程,翻用毛教员的话来说,咱们可以用城市包围农村的办法,一点点的将电动车彻底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