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摩托车资讯 » 摩旅文化 » 正文

张广玉:坚守贫困山区的“摩托车记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1-23  来源:中国文明网  浏览次数:424
核心提示:2014年10月荣获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选手称号。他就是云南昭通日报社特刊部副主任——张广玉。2016年8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他喜欢穿迷彩服,因为他忘不了12年军旅情结,他好挎两台相机,那不是炫耀,而是为了长短焦抓拍快捷;他多次参加急难险重采访任务,与死神擦肩而过,依然痴心不改;2014年10月荣获全国新闻界“好记者讲好故事”优秀选手称号。他就是云南昭通日报社特刊部副主任——张广玉。2016年8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

  身着迷彩服,背着摄影包,斜挎两台数码相机,这就是张广玉的日常行头。他每天骑行在乌蒙大山间,与相机结伴,与百姓交友,用镜头记录时代的变迁。
1.退伍后,他毅然选择到西部工作
张广玉出生在河南省郸城县。1994年冬天,18岁的他光荣地成为一名军人。在部队期间,他刻苦钻研新闻业务。功夫不负有心人,从1997年开始在《战友报》上发表作品,至2006年退伍,他在军内外发表作品600余件。其中,《我给班长治毛病》荣获《人民武警报》好新闻二等奖。张广玉凭借过硬的采写功底,在部队里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
退伍后,战友们有的在老家找到了工作,有的则去了东南沿海地区,因为那里的工作条件好,收入高,而张广玉却选择了到贫困的西部地区,决心在云南这片红土地上奉献自己的光和热。   
张广玉问了许多人,都不知道如何实现他这个在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想法。2007年1月,张广玉联系到了曾经在北京军区某团政治处服役过的战友刘建忠,他就在云南昭通日报社工作,打通电话说明去意后,第二天他便买了去昭通的车票。但万万没有想到,昭通的落后和贫困,让这个充满责任和正义的中原汉子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再也挪不开沉重的步伐,一头扎进昭通,成了乌蒙山区的一名新闻记者。   
他说:“我可以离开昭通,到一个经济发达的地方去,但生活在贫困山区的群众却不可能离开自己的故乡。”他把自己的命运和昭通这个偏远山区紧紧连在了一起,用退伍费购买了相机、笔记本电脑和摩托车,从此,便穿梭于乌蒙高原的山水之间,见证这个贫困山区的变化与发展。因为他坚信,要出好的新闻,就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深入基层,投注满腔的热血和激情。 
2.工作中,他的采访没有盲点
用镜头聚焦山区,用爱心温暖群众。在昭通日报社工作十年来,张广玉继续保持着军人不怕苦、不怕累、勤劳勇战的作风,骑摩托车在昭通这片土地上穿行了十余万公里。虽然很苦很累,但他认为,记者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担当一份责任,这份责任挑得越久就越重,也就越放不下。

摩托车记者张广玉。图片来源:云南省文明办

  在采访中,经常有人会问他:“你为什么选择来贫困偏远的大西南工作呢?”张广玉的回答只有一个:“这里虽然收入不高,但这里却能够留下一个热爱新闻的记者。”   
2016年8月14日,张广玉到已经更名为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松林湾村朱家坪自然村采访,一栋栋崭新的小洋楼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在他眼前徐徐展开……这是张广玉最轻松的一次采访,这之前,他已经到该村采访多次了。 
2009年2月6日,张广玉第一次去镇雄县旧府街道办事处松林湾村朱家坪采访。因为交通不便,连摩托车都上不去,到离进山路口还有5公里的地方就不能往前走了,车子根本上不去,只好步行。沿着蜿蜒的山路往里走,不时有人从山里走出来,有进城看望亲戚的,有到外面打工的,还有就是牵马拉脚的。进城看亲戚的宋德巧告诉记者,她走了两个多小时,才从山上走到山脚下。等张广玉到了村口,全村几十口人聚集在山垭口迎接,他们把修路的希望寄托在了记者身上。张广玉经过详细的调查采访,在报纸上用整版报道朱家坪的交通现状,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决定立项修通县城到该村的道路。
2011年9月,记者张广玉接到了当地村民的电话,对方高兴地说他们村通往县城的路修通了,再去采访就不用骑马了。听到这个消息,张广玉的眼角湿润了,真心地为当地村民高兴。后来,他又多次到该村采访村子里因道路修通后所带来的变化。  
艰辛和孤独,是获得痛苦和赢得荣誉的垫脚石。张广玉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很低,一碗面条就是一顿饭,一瓶矿泉水就是他采访时随身携带的“口粮”。矿泉水喝完后,他就用空瓶接山泉水喝,直到采访结束。但他对采访器材的购置却从不吝啬,他的工资大部分都用来购买摩托车和电脑等采访装备。不论寒暑,走遍了昭通全市11县(区)的每个乡镇,拍下了无数个难忘的精彩瞬间,采写了无数篇感人至深的新闻稿件。截至目前,张广玉获得各种奖项150多个。   
因此,张广玉多次被昭通市委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坚持十年骑摩托车采访,而被称为“摩托车记者”,并于2014年12月经当地宣传部门批准,拍摄了以他为原型的微电影——《摩托车记者》。在微电影中,张广玉饰演主角。他认为,这不是在演戏,而是对平时工作情景的一种再现。 
3.生活中,他有一颗充满爱的心灵
张广玉最喜欢采访的就是民生方面的新闻,无论是街头巷尾发生的事情,还是家长里短的事情,只要他接到新闻热线,就会跑去采访。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遇到为了采访好一条民生新闻,挖掘出新闻事件的真相,往返走访采访对象无数次,深入相关部门采访无数次,但微薄的稿费收入压根就补贴不上采访中的花费,但他总是觉得只要能为百姓做点实事,能获得事件的真相,他是值得的,他是快乐的。 
2009年7月,昭通市永善县黄华乡的李华琼被拐卖到河南16年无法与家人联系。张广玉得到她的老家可能在黄华乡一个偏远山村的消息后,为了尽快帮助她找到亲人,他骑着摩托车走了200多公里,询问了无数村民才找到了她的家。经过无数次的沟通和协调,才促成了亲人间的相见。见面的那一刻,李华琼面对苍老得已经直不起腰的母亲,犹豫着不敢相认。可当母亲一声,“我的儿啊,我找得你好苦啊!”那熟悉的声音让李华琼一下子扑倒在母亲怀里,一声“妈啊,我想你啊!”之后,母女抱头痛哭,而张广玉的眼泪也哗啦一下流了下来,内心深处五味杂陈,荡气回肠,感到之前所有的付出值了,他在心里暗暗为自己鼓劲!  
采访中的张广玉。图片来源:云南省文明办
在采访中,张广玉结识了“昭通黑颈鹤志愿者保护协会”、 “海星行动”和“昭通安然公益”等几个社会公益团体,并加入了他们的队伍成了一名志愿者,随他们一起宣传保护黑颈鹤栖息环境,一起捐资助学,一起为白血病及重病儿童筹款……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做着自己能做的一切。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在路上,用我心灵的呼声;在路上,只为伴着我的人;在路上,是我生命的远行……”

 
 
[ 摩托车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摩托车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