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际资讯 » 海外采风 » 正文

中国在越南的完美复仇,电动化摩托降维打击,完成从1%开始的逆袭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5-10-27  来源:今日头条  作者:灵魂有火  浏览次数:106
核心提示:越南的人口数量很庞大,适合骑摩托车的人就在5000万左右。数量惊人的摩托车在全国跑着,已经达到4500万辆,几乎每个年轻人都能有
越南的人口数量很庞大,适合骑摩托车的人就在5000万左右。数量惊人的摩托车在全国跑着,已经达到4500万辆,几乎每个年轻人都能有一辆。这种现象不常见,全球也找不到另一个摩托车这么普及的国家。

没人会想到当初越南修路的时候,也没有为小轿车留地方。设计城市的人觉得只有自行车才是老百姓的选择,什么汽车,不存在。所以越南的街道都很窄,拐弯抹角,想开车难得很。

道路设计出问题,公交就发展不起来,连地铁和轻轨都没钱铺设。年轻人富裕一些后,买摩托车成了习惯。摩托车成了这里的一种标志,各种品牌扎堆进越南卖车。

微信图片_20251027093936_237_933

 

中国那时候也掀起摩托车热潮,90年代时,大家觉得有辆摩托车就是过上好日子的象征。结婚那会儿,家里要是添一辆摩托车,亲戚朋友都羡慕。有个时期,摩托被大家当宝贝看待。

刚开始,摩托车在中国主要都是进口货,日系品牌用的比较多。后来重庆本地的修理厂、配件厂开始自己生产摩托车。重庆地势特殊,很多山路,造摩托车很有优势。很快,重庆就变成了全球摩托车最大的生产地。厂家的产能增长,年年创新高。

各家企业互相争抢市场,摩托车厂商拼速度拼价格。市场竞争很激烈,摩托车卖得比自行车还快。为了避免亏损,重庆的企业看重海外的越南市场,把价格压低,抢走了不少日系品牌的生意。

中国品牌的摩托车价格比日本的便宜了一半

到了2002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卖得很火,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几乎一统天下。大量江浙、广东的企业也跟风加入,他们还把价格打得更低,一辆摩托车只卖700美元。那时候企业几乎不赚钱,摩托车利润很少。

双方关于价格的争斗还没结束,又把车价进一步往下压到300美元。这个价格早就没法保证摩托车的质量。部分厂家没办法,开始偷工减料,零件用得更薄更细,外观也变得脆弱,对售后服务根本不上心。

微信图片_20251027094349_239_933

 

中国摩托车的质量开始出问题,坏车频发,甚至出现骑着骑着车架断掉的天气。用户找厂家修理,电话打不通,问题没人管。越南人不买账了,大家都认为中国摩托车价格低但是质量烂,口碑就彻底坏掉了。

与此日系摩托车企业没去拼价格,而是选择维持品牌的高端形象。日企在越南投资了工厂,使用当地的工人和原材料,降低成本后推出了价格较低但质量没降的车型。日本品牌依靠更稳定的服务和维修保障,把一些顾客又拉了回来。

中国企业还继续在价格上死磕,甚至互相压制,到了争气的程度。这样做最终害了自己,越南市场慢慢回到了日本品牌的手里。日本车又变成主流,市场份额再次提升。

中国摩托在越南市场的份额跌到只剩1%,难以翻身

等到更多中国企业撤离,留下来的一些努力做服务和质量,但口碑再也挽救不了。压价、质量烂,把信誉都弄丢了。后来只有很少的中国品牌还在越南市场撑着,摩托车产业几乎被彻底挤出。

2018年开始,形势发生变化。中国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崛起,开始改变市场。电动摩托车进入越南,安静没有尾气,家里拉根电线就能充电。这样的摩托车维护也简单,用得久,省钱。

电动摩托车进入越南市场,年销量暴涨,增长速度很快。传统的燃油车摔了跟头,对比之下,本田、雅马哈的销量下降很多。中国电动摩托在越南一下受欢迎,价格和本田差距很大。

电动摩托车的价格往往只要汽油摩托车的一半。普通型号售价在6500元,但本田一辆摩托车要卖到28000元。用电动摩托车,维护和加油的钱省下来不少。一年用电就花150元,汽油车一年油费要四千元,这个差距太明显了。

性能和价格兼备,电动摩托锁定了越南消费者的需求

日本企业应对缓慢,还是有很高定价,产品种类又不多。最终,中国电动摩托的销售比例越来越高。到2025年上半年,中国摩托车在越南的市场份额接近一半。周边东盟其他国家也出现类似情况,中国电动摩托车也很吃香。

二十多年前,中国摩托车因为低质量和压价陷入败局。如今靠电动摩托车产业链和生产技术,重塑了形象。企业不用打价格战,成本本来就低,服务又跟上,技术储备也齐全。

微信图片_20251027094112_238_933

变化在于技术与产业的成熟,使成本和价格优势并存

从失败到成功,中国两轮车企业在越南经历了考验。电动摩托车节约、方便、安静,带来了新的市场机会。越南的马路上,电动摩托逐渐成为主流工具,人们的出行更容易了。

摩托车行业的起落,把制造、技术和品牌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显。越南道路上奔跑的是中国的新一代产品,历史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圈。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摩托车与配件的观点或立场。本网站刊载的内容(原创除外),均在网上搜集,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
 
 
[ 国际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国际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