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近200座城市的禁限摩政策,一边是“中国造”摩托车在海外市场的热销;一边是摩友对“13年强制报废”的多年呼吁,一边是各地对“摩托车能否上高速”的差异化规定——中国摩托车行业的“矛盾处境”,近期因商务部的一则新规再次成为焦点。

商务部新规:规范出口秩序,行业将迎“洗牌”
9月底,商务部发布《关于做好2026年度汽车和摩托车出口许可申报工作的通知》,这份看似简短的文件,实则指向“强化规范摩托车出口秩序”的核心目标。
对国内摩企而言,这绝非简单的流程调整:此前部分企业依赖低价竞争的出口模式或将受限,具备技术优势、合规能力的头部企业更易抢占海外份额,行业出口格局大概率迎来一轮“洗牌”。有摩友调侃:“盼了许久的‘取消13年强制报废’没等到,倒先等到了出口端的‘大动作’。”

高速通行成民生焦点:全国无统一规定,多省亮“放行信号”
相较于出口端的行业调整,普通摩友更关心“家门口的事”—— 摩托车到底能不能上高速?答案或许比想象中复杂:全国暂无统一规定,但已有多个省份给出明确“放行信号”。
1. 黑龙江率先明确:燃油摩托可上高速,电摩排除在外
具体执行中,摩托车需按“一型客车”标准缴纳通行费(与7座及以下小客车一致),同时需遵守三项核心规则:最高时速不超过80公里、不得载人、驾驶员必须佩带头盔,且电动摩托车被明确排除在外,这也让不少燃油摩托车主戏称 “终于和电摩在高速权限上划清了界限”。

2. 法律支撑:时速超70公里即合规,“法无禁止即可为”
从法律层面看,摩托车上高速的合理性有据可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六十七条明确,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等“最高时速低于70公里的机动车”不得进入高速;反过来说,只要摩托车最高时速能超过70公里,就不在禁止范围内。“法无禁止即可为”,这成为多地允许摩托车上高速的核心依据。

3. 地域分化明显:多省市放行vs部分省份禁止,矛盾凸显
目前,除黑龙江外,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湖北、贵州、云南、甘肃、新疆、吉林、辽宁等省市自治区,均已明确摩托车可合法上高速;但江苏、浙江、河南、广西、福建、湖南等省份则仍对摩托车高速通行“说不”,形成鲜明对比。
此前重庆摩博会期间,就有来自全国的摩友组团从高速进入重庆,却在市区遭遇限行标识,这种“产业支持与道路限制”的矛盾,也让不少人直呼“看不懂”。

核心争议待解:13年强制报废,摩友“心病”难消
相较于高速政策的“地域分化”,摩友心中更深的“疙瘩”,仍是已实施多年的“13年强制报废”规定。尽管近年来呼吁调整的声音从未中断,商务部也曾回应“国务院相关部门将研究科学合理的标准”,但至今未有实质性进展。
事实上,随着摩托车制造技术的提升、交通管理的完善,早年因摩托车引发的治安、拥堵问题已大幅改善,“13年强制报废”的政策合理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在行业海外热销、消费需求升级的背景下,这一“老规定”与当下摩托车行业的发展节奏,显然已有些脱节。

总结
不可否认,摩托车行业的政策调整仍需时间。但从黑龙江等省份明确高速通行规则,到商务部规范出口秩序,不难看出政策正朝着“精细化、合理化”的方向迈进。对摩友而言,或许不用等太久,“摩托车能否上高速”会有全国统一答案,“13年强制报废”的“心病”也能真正得到解决。毕竟,一个健康的行业,既需要海外市场的“走出去”,也需要国内政策的“暖人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摩托车与配件的观点或立场。本网站刊载的内容(原创除外),均在网上搜集,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