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必查牌照与驾驶证:合法上路的“准入门槛”
牌照与驾驶证是本次检查的核心,不同车型有明确的资质要求。
牌照规范:电动自行车需悬挂绿底白字非机动车牌,电动轻便摩托车挂蓝底白字机动车牌,电动摩托车和三轮车则需黄底黑字机动车牌。2025年9月底至年底,多地“非标车”过渡期陆续结束,此类车辆将禁止上路。
驾照要求:驾驶电动轻便摩托车需F照,电动摩托车需E照,三轮车需D照,C1驾照无法替代。电动自行车虽无需驾照,但驾驶人需年满16周岁。
处罚措施:无牌上路可扣车,并处50元至200元罚款;无证驾驶机动车类车辆,将面临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并处15日以下拘留;过渡期结束的“非标车”上路将被扣留并强制报废。

二、必查安全头盔佩戴:守护生命的“第一道防线”
驾乘人员佩戴安全头盔已纳入强制检查范畴,不分车型与年龄。
佩戴要求: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驾驶人和乘坐人员必须规范佩戴符合3C认证标准的安全头盔,不得随意取下或佩戴不合格产品。
处罚措施:未按规定佩戴者将被警告或处以20元至50元罚款,北京等地驾驶摩托车不戴头盔还会被记1分。

三、必查非法改装行为:杜绝“马路杀手”的隐患源头
擅自改变车辆出厂设置的改装行为将被严厉打击,涵盖车辆动力、外观等多方面。
重点整治行为:包括解除车速限制、改装大功率电机或控制器、违规更换蓄电池(如铅酸电池改锂电池),以及加装遮阳伞、雨篷、挡风被等。
处罚措施:个人非法改装将被责令恢复原状,处300元以上500元罚款;拒不改正或多次违规可扣车;商家提供改装服务最高可罚10万元。

四、必查交通违法行为:维护秩序的“底线要求”
闯红灯、逆行等常见违法行为被列为重点查处对象,处罚力度显著提升。
重点行为:涵盖闯红灯、逆向行驶、不按规定车道行驶、醉酒驾驶、违规载人载物等。其中,电动自行车限载1名12岁以下儿童,电动轻便摩托车禁止载人,电动摩托车限载1名成人,货运三轮车严禁载人。
处罚措施:摩托车闯红灯罚100元记6分,逆行罚200元记3分;醉酒驾驶机动车类电动车将构成危险驾驶罪,吊销驾照且5年内不得重考;违规载人最高可罚200元。

五、必查违规停放与充电:消除消防安全“隐形炸弹”
车辆停放与充电安全首次纳入路面联动检查,聚焦公共区域安全。
违规情形:包括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停放车辆或充电;私拉电线“飞线充电”;携带蓄电池进入电梯或室内等行为。
处罚措施:北京对违规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罚款,单位违规处2000元以上1万元罚款;济南对个人可处警告或100元以上500元罚款。
车主应对指南:提前准备避“踩坑”
此次“5必查”实现了从生产到使用的全链条监管,违规成本大幅提高。建议车主立即开展三项行动:一是核对车辆牌照、驾驶证是否齐全有效,“非标车”尽快咨询当地过渡期政策;二是拆除改装部件,恢复车辆原厂状态;三是固定使用合规头盔,规划安全充电地点,杜绝“飞线充电”等危险行为。

交通安全无小事,合规出行是关键。11月1日起,交管部门将通过定点检查与流动巡查结合的方式强化执法,望广大车主自觉遵守新规,共同维护安全有序的道路环境。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摩托车与配件的观点或立场。本网站刊载的内容(原创除外),均在网上搜集,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