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标王直达
新能源车
通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摩托车资讯 » 行业动态 » 正文

换个角度看市场——小排量也有大未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04  来源:牛摩网  作者:AK  浏览次数:11847
核心提示: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已存在的价值,而这句话用在摩托车上也亦然如此,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已存在的价值”,而这句话用在摩托车上也亦然如此,毕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一种便利快捷的交通工具,摩托车正被历史赋予越来越多的产品使命。

于是乎,追求个性化与运动化的大排量车型因势而动,迅速走进了各大车企业的产品序列,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让人觉得如果一个车企没有几辆像样的大排车型作为“门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造摩托车的。

 

历史上大排量摩托车的兴起

话分两头,就像文中开头所说的那样,“存在即合理”,大排量车型的先天优势是任何小排车型所无法替代的,当然这话反过来说也同样OK,毕竟没有任何事情是一成不变的。

如果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前20年我们会发现,摩托车正是从大排量开始发迹的,原因很简单,工业底子薄弱,技术工艺落后,要想造一辆可以行驶的摩托车唯有遵循“排量才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气缸容积至少400mL起步,什么油耗、排放、噪音通通不管,能骑能用才是王道。

 

不过说来也巧,作为历史的彩排,中国摩托发展变革也经历了与之相同的过程,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五年计划开始,国家队亲自下场,拿来、借鉴、仿制;硬生生的把“迅达普”变成了“井冈山”,把“乌拉尔”玩成了“长江”,把“佳娃”干成了“幸福”,从两行程到四行程,从250mL到750mL,从直列水冷到对置双缸应有尽有,虽然工艺不算先进,动力不算强劲,但却开创了中国摩托工业一个时代的先河。

 

 

小排量摩托车进入中国百姓家庭

进入80年代,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以嘉陵、建设、轻骑、洛北易、望江、黄河等为首的一众摩企纷纷上马,通过引进与自研相结合的方式向国内市场投放了一批诸如:JH70、CY80、木兰50、CG125等一系列小排量车型,并迅速走红市场;一时间“一辆摩托两只筐,收入赛过胡耀邦”成为那个时期最为时髦的话语,这也预示着,摩托车开始真正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庭,并逐步成为人们勤劳致富的良驹,迎接美好生活的伙伴。

 

其实通过纵观中国摩托车发展历程,我们不得不承认在整个8、90年代,小排量摩托车在人们生活中一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不论是在上班的路上、熙攘的闹市、还是在繁忙的田间地头等等,小排量摩托车的身影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以至成为80后与90后脑海中难以抹去的记忆。

 

大排量车型不是唯一的救赎

然而记忆终归是记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四缸高,如有公升级,两者皆可抛”成为了两轮界的又一展新台词。

一时间,各大车企应声而起,下至400mL上至1200mL,直列双缸、V型四缸、街车、仿跑、巡航、ADV一个不少,正所谓“比的就是声浪,玩的就是心跳”,企业用尽十八武艺,为的是展现实力,提升品牌信心,而消费者则是骑驴看唱本,但却是越看越迷茫;原因很简单,僧多肉少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再加之大排量车型技术相对复杂,对工艺要求更为严苛,从而让开发与生产成本不断提升,使得产品购买门槛居高不下,造成价格与进口品牌差距逐步缩小,从而形成“看得上的买不起,买得起的看不上”的消费怪圈,进而加速企业内卷与内耗,让企业白白浪费掉宝贵的发展时间。

 

 

而从另外一个层面来看,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鼓励低碳出行,这也无疑为小排量摩托车的再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因为不是每个消费者都是资深车友,更不是每个人都需要骑上爱驹冲下赛道,对于多数用户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辆骑行灵活,坚固耐用,外形时尚,经济便利的个性化入门产品,在满足日常出行之余,也能为其休闲生活带去更多愉悦。

 

 

写在最后

企业的痛点在市场,用户的痛点在选择,因此,对于部份企业而言,倒不如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排量产品的后续开发上,将工具化、时尚化与娱乐化的多方面需求融为一体,推陈出新,赋予小排量产品更考究的工艺、更精致的颜值、更高效的动力、更经济的油耗,以匠心致初心,从而让小排量摩托车厚积薄发,再度焕发新的市场生机。

 
 
[ 摩托车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摩托车资讯
点击排行
 
 

购物车(0)    站内信(0)     新对话(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