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和公安部的一些新动作,让很多人看到了风向的变化。13年强制报废这个规定,似乎不再是铁板一块。全国已经有超过六十个城市在逐步解禁摩托车,对骑手们来说,路上的选择多了。

公安部那边拿出来的东西挺实在。比如考驾照的年龄,放宽到70岁,家里的老人想骑个小摩托去买菜,方便了。还有就是全国“一证通办”,以前想在外地买个车,办手续能跑断腿,现在就简单多了。行驶证也弄成了电子的,遇到检查,手机拿出来扫一下就行,省事。
摩托车报废的政策,看样子是要学小汽车的模式。不再是简单地看年份“一刀切”。只要车况通过检测,就能继续在路上跑。一辆保养不错的车,就因为到了年限直接拉去报废,确实是资源浪费…这个调整,算是把关注点放回了车子本身的状态,而不是一个固定的数字。

当然了,具体怎么操作,细节还在讨论。车子要怎么检测?多久检测一次?这些标准还没出来。业内有人说,这事儿可能得等个一两年才能完全落地。毕竟全国情况复杂,得有个周全的方案。
现在各个城市的步子也不一样。像洛阳、昆明这些地方,已经放开了。但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对摩托车的管理依旧严格。这也能理解,每个地方的交通压力和道路状况都不相同,政策肯定要看本地的实际情况来定。

支持这些改变的声音不少。道理很简单,一辆车的寿命,不该只由时间决定。有些老旧的摩托车,排放不达标,零件老化有隐患,报废是应该的。但有些车主爱惜车子,保养得当,骑了十几年性能依旧可靠,直接强制报废,确实让人心里不舒服。
技术的进步也是一个推动因素。现在的新能源摩托,污染小。而且车辆安全检测技术也上来了,通过严格的年检,很多事故风险是可以控制的。清华大学的专家李稻葵之前就提过,建议取消强制报废。长城汽车的魏建军也说过,一些政策限制了摩托车产业的发展潜力。

政策松动带来的效果,在一些地方已经看得见了。有报道说,外卖小哥把电动车换成摩托车后,配送效率高了,一个月下来收入能翻倍。在一些小县城,摩托车作为通勤工具回归,早晚高峰的堵车时间,据说能减少半小时。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变化。
放开不等于放任。后续的管理必须跟上。不能像有些地方那样,摩托车乱停乱放,把人行道堵得死死的。还有些人骑着摩托“炸街”,半夜的轰鸣声扰民,这种行为必须管束。骑手们自己也要有规矩意识,不给别人添麻烦,好政策才能推,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执行。别让一个好政策,最后卡在了“最后一公里”上。守规矩骑行,让摩托车正常回归城市道路,对很多人来说,省油省时,是个划算的选择。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摩托车与配件的观点或立场。本网站刊载的内容(原创除外),均在网上搜集,如有侵权请权利人予以告知,本站将立即予以删除。